1、选择题 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导致的后果有
①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意味着承认了土地私有,也就瓦解了井田制,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有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中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几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铁制农具?图二奖励耕织
(1)从图一和图二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
(2)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
?
参考答案:(1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 )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泰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的商鞅变法相比,相似之处是
A.改革科举选拔制度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改制地方行政区划
D.改变土地所有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科举制成为定制,是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立的,与商鞅变法不符,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王安石变法中就推行了改革科举制度,有所涉及;改革地方行政区划,只有商鞅推行县制,王安石变法没有涉及;商鞅变法时该奴隶主土地所有制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故经过很长的变革,确立了封建制度,而王安石变法只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秦已确立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农业生产方面,商鞅实行奖励耕织,王安石实行青苗、免疫法都起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效果,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
A.法家思想
B.农耕经济
C.中央集权
D.轻罪重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商鞅变法时提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为本,商为末。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故选B。A项指的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C项是指的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D项说的是商鞅变法法律的特点。ACD项均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北魏统治者为解决“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
D.实行均田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