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8年,巴以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土地交还巴方。第二条,巴基斯坦删除其宪章中反以条款。”材料体现出解决巴以问题的原则是
A.主权换治权
B.土地换和平
C.时间换空间
D.一国两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条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土地交还巴方。第二条,巴基斯坦删除其宪章中反以条款”表明,以色列用归还巴基斯坦部分领土的方式,换取巴基斯坦删除反以条款,所以体现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6月25日,朝鲜军队入侵南方,他们的行动显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杜鲁门政府立刻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要求会员国联合抵制侵略”。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
①材料记载的是1950年朝鲜战争?②材料出自于中国历史书籍记载
③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操控联合国?④材料的描述站在中立的立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朝鲜”、“斯大林”、“杜鲁门”、“韩国”、联合国的态度等信息可判断是记载的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倾向于韩国,①③正确;这次战争中中国站在朝鲜一方,由材料中“朝鲜军队入侵南方”的描述可知材料并不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也不可能出自于中国历史书籍记载,②④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苏两国在中东战争中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其中美国开始支持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动武( ? )?
A.苏伊士运河战争中
B.巴勒斯坦战争中
C.“十月战争”中
D.“六日战争”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材料2、“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是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
材料3、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
——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材料4、

2007年11月27日,在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上,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右)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左)互致欢迎。美国总统布什已邀请二人28日到白宫举行三方会谈,正式启动巴以和平谈判。
——新华社图
(1)材料1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谁?
(2)材料1与2之间是否有联系?阿拉法特的愿望现在是否实现?
(3)现在解决巴以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4)拉宾是以色列的和平使者,他的遇刺说明了中东的和平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4表明,尽管战争在继续,但和谈仍然也在继续,请你归纳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参考答案:(1)左是拉宾,中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右是阿拉法特(2)有联系;没有实现(3)耶路撒冷问题与犹太人定居问题(4)彼此的分歧;大国不公正的介入;地区极端的民族主义与恐怖主义。
本题解析:回答本问题,一方面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对时事政治常识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能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尤其是第四问。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
③美国侵略越南
④两伊战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几次重大战争爆发的时间,联系教材可知,1967年4月,以色列和叙利亚在边界发生武装冲突,进而演变为大规模战争,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65年8月,美国于1964年开始进行侵略越南的的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转入局部战争,两伊战争爆发于1980年,因此,答案为D。
考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几次重大战争爆发的时间,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需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