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在街头求职的失业者背上的小木牌写着:I know 3 trades,I speak 3l anguages,Fought for 3years,Have 3 children,And no work for3 months,But Ionly want one job。
材料二

图1 胡佛村及其村民

图2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找
材料三: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肖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四:“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傲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息?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四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缓解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5、判断题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政策,它们在制定时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到了后来却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下列选项与上述说法相符合的是(?)
①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模式?⑤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⑥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