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上述材料所述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反映,所以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项是上述现象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D项说法不够准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广泛传播,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点评: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了另个一更高的发展阶段。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②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③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动摇即资本主义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作用比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拓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修正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4)体会:必须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意思?(2分)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5分)
(3)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5分)
参考答案:
(1)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 (2分)
(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5分)
(3)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出“滞胀”亦可)
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
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5分)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现历史史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市场经济……‘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信息可回答,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也可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
(2)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现历史史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材料二中的“政府开支”、“税”和“银行利率”等措施都是政府行为,这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再根据大危机时美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措施进行回答。
(3)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现历史史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要联系美国在此之前的经济发展特征回答。美国在二战之后,政府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但是70年代出现的“滞胀”,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失灵。材料三中的“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反映了里根反对对经济过度干预的思想。再根据所学知识,联系80年代美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特征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自由是美利坚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殖民地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1)在“自由”的旗帜下,生活在北美的移民通过独立战争取得了哪些民主自由权利?(4分)
材料二? 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指出: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缔
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之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福佑下,获得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远不会从地球上消亡。
——《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2)依据美国内战,说明美国“自由的新生”包含哪些内容?(2分)
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3)依据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4分)
材料四? 2000年1月,克林顿在其最后的国情咨文中概括美国90年代取得的进展:“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到下个月,美国将取得有史以来最长久的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史话》?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里根、克林顿政府促进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措施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颁布独立宣言,制定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4分)(2)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为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3)主要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2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目的:在于调整经济危机前美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生产消费趋于平衡,克服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2分)(4)降低税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促进知识经济发展。(4分,如学生回答“大力促进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民族独立,并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2)注意回答出美国内战的作用。
(3)问注意分析材料得出措施;其措施是围绕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来缓解危机,维护统治的。
(4)注意时间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经济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