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火车给中国的政治、经济甚至思想文化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却未因此减缓。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胜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C.是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一种生产关系的优劣不在于其自身的好坏,关键在于其能否在特定时期内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结合史实不难得出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其不适应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发展现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快速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答案选B,A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基本原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③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期召开了中共八大,从而使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③④说法不符合实际。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右侧日记最可能写于

A.1861年
B.1895年
C.1907年
D.1913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立宪”“议院”等“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反映了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故选C。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之清末“预备立宪”。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参加亚非会议,推行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独立自主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