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各国处理“三农”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俄国1861年改革使农民无偿获得大片土地
B.日本明治维新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苏俄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D.罗斯福新政调整了农业政策,从中获利最大的是富裕的农场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它说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年份项目
70年代末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2.8
1.9
-2.5
3.6
[? ]
A.快速增长?
B.生产停滞,通货膨胀
C.低速增长?
D.高度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A.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推动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选A,B是其政治影响与题中经济影响不符, C是其所起的社会作用, D是其直接的经济影响而非深远影响。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近年来从多种史观的角度重新解读“罗斯福新政”成为最新颖的模式: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3)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4)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种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这是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庞大的金融救援。11月23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与花旗集团达成一项协议将向花旗提供巨额一揽子担保、流动性资本。联邦官员将为该银行提供约3060亿美元的贷款和抵押款支持证券提供损失担保。而美国财政部已同意向花旗再注入200亿美元的资本。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英国首相布朗提出:应该重新审视……布雷顿森林体系,从中汲取经验帮助设计新的规则。布朗表示,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尽快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他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一起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应对2l世纪的全球化金融挑战。
——摘自http//www.China.com.cn(危机引发改革呼声欧盟敦促重建“布雷顿森林”)
材料三 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发生如下变化:首先,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其次,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而且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普遍建立国民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主义又一重要区别。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又通过累进税、遗产税和财产转赠税等措施适当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通过反垄断法、限制垄断价格、财政支持等办法扶植中小企业,结果是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使社会结构由传统金字塔型、贫富悬殊的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都是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占大多数。股票不再是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殖民体系的废弃,是现代资本主义区别于传统资本主义的又一重要标志。
——摘自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四 中间阶层在各西方发达国家约占自立人口的19%——30%,是除工人阶级以外人数最多的社会集团。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条件下,中间阶层本身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阶级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中间阶层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于旧中间阶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的扩大,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进一步分离,使新中间阶层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新中间阶层的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因此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高度发展的产物。他们通过科学管理、技术发明、传播知识和信息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促进了发达国家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并成为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
——摘自李其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探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面对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变化原因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依据凯恩斯主义,扩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元成为各国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的货币。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解体。
(3)由传统金字塔型、贫富悬殊的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中间阶层日益壮大)。原因:传统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矛盾尖锐;福利国家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民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进一步分离;新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兴起;第三产业的发展等。影响:有利于稳定社会和缓和阶级矛盾;在促进发达国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要与时俱进,适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缓和矛盾,改善民生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创立者是
A.亚当 斯密
B.凯恩斯
C.罗斯福
D.列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因此A项错误;B项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支出,扩大消费,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故选B;C项是干预经济理论的实践者;D项创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
点评:在经济危机面前,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扩大消费,通过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恢复经济。这一理论和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通过扩大政府财政开支的作用来调节生产。在70年代,凯恩斯主义退出主流经济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