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不断深入。“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万隆会议宣言》
2、判断题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目的是( )
A.实现李白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B.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
C.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
D.开发商品房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在?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就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三,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5分)
(3)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4、判断题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回答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钓鱼岛问题
5、判断题 决定建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旧金山会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