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8分)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鼎盛时期人口达150多万。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市井最盛”、“不可驻足”等形容东京的城市景象。最热闹的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还有大相国寺每月五次的庙会集市。纵观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最大的可容纳千人,里面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
从材料一、二中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6分)
材料三: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可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2)材料三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北宋东京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东京商业繁盛,集市、贸易发达;城市娱乐业发达,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每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 6分。答出其他点合理答案同样给分,本问最高得分不超过6分
(2)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或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从《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场景可知北宋都城繁华;从图二交子可知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150多万可知北宋东京城市规模大、人口多;从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可知城市娱乐业发达,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从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可知北宋都市商业繁荣。
(2)从材料中可知这些沉船为远洋贸易商船,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说明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同时也说明了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宋商业发展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②学者在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两千年前“百家争鸣”背景相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①②③表述正确;“百家争鸣”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④错误。故选A。
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点评:“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 )
A.推行“均田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初税亩”
D.“相地而衰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