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受奴役和剥削,对自身的地位不满,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答案为D。ABC项都会激化农民的敌对情绪。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回答本题首先需明确“农民解放”指俄国进行的1861 年农奴制改革。结合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可知这场战争指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推动了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
点评: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同时也震撼了贵族地主的统治,使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6分)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受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2分)分别列举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4分)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5分)
材料三?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
材料四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4)据材料四,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1)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或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2分)外部原因: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2分)日本:西方列强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重。(2分)
(2)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材料二认为这场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
事求是的评述。(3分)
(3)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6分)
(4)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3分)(以下三方面任选其一,共6分)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每点2分,共6分)近代化一环: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每点2分,6分)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每点2分,6分)(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赋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日本近代改革受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再根据所学知识,俄国当时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 日本当时被美国等国强行打开国门,民族危机加重。
(2)根据材料信息“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仅使俄国经济上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且政治上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信息“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说明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 说明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
(4)根据材料信息“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的三种观点。再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
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6分)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2)农奴制度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在经济方面,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1861年以后,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世纪后期,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材料三中的观点认识为这场改革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9分)“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民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各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上面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结合你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4分)
(2)有人说: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1分)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俄国社会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呼声;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农奴制危机加剧。(4分)
(2)①通过改革,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封建生产关系遭到破坏,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它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2分)(其它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总分不超过2分)②改革是在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它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沙皇专制得到了维护。所以说,它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2分)(其它表述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促使俄国步入近代社会的农奴制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切实掌握农奴通过对背景的理解,深入分析改革的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于俄国近代化的双重影响——促使俄国迈向近代化,但保留的大量封建残余使它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