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国家,它孕育自由,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当前,我们正在从事一次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长久存在。……我们在此立志宣誓……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庇护之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从地球上消失。
——摘自亚伯拉罕-林肯1863年11月19日的演讲
材料二?我将扩充军队(不管有没有得到议会的支持),以任何一个借口向奥地利宣战,把德国统一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摘自《俾斯麦回忆录》
材料三?朝鲜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统一国家,但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分裂为两个国家。从此,实现统一、和解是南北方人民心中的“梦”。’21300年6月13日到15日,朝鲜和韩国最高领导人冲破南北方55年的隔阂与对峙,聚首朝鲜首都平壤,实现了历史性会晤。双方签署了《南北共同宣言》,确认朝鲜半岛自主和平统一的方向,从而揭开了朝鲜半岛走向民族和解与统一的新篇章。近年来,北南双方又有一些新的互访动作,有利于进一步消除隔阂,增进了解。
——摘自《朝鲜半岛的风云》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内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演讲者为“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从地球上消失”,其在战争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俾斯麦是如何“用铁和血来解决”当时德意志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的解决对德国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3)从材料一、二所包含的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分裂为两个国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分析南北方“确认朝鲜半岛自主和平统一”的必要性。
3、判断题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汁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杜鲁门主义
4、判断题 2012年以来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A.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D.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5、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
材料二?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2分)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
……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8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