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关羽从三国时代勇冠三军但又功败垂成的武将到宋代之后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崇拜的“关圣帝君”,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政治因素是
A.民间英雄崇拜的情结和通俗文艺的影响
B.统治者利用关羽以宣扬忠义
C.宋代士大夫对关羽的道德塑造
D.三教合一的文化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特别强调题目要求的是“政治因素”,AD不是政治因素,给予排除掉,宋代士大夫对关羽的道德塑造只涉及到宋朝的道德塑造,并不能反映出宋朝之前的变化,说法不正确,排除。统治者利用关羽以宣扬忠义,有利于统治者对普通民众的思想和行为控制,从而维护封建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杨奎松教授把“大跃进”发动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你认为“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
B.中美关系的破裂
C.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实现
D.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长期领先世界的优势地位,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1958年,新中国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发动了“大跃进”。本题应选A项;中美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改善,迄今仍未破裂,故排除B项;C项与发动“大跃进”运动无关,故排除;D项与题目中的“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部网络小说中曾经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从21世纪回到了过去,正在室内与大物理学家牛顿闲谈,天色渐晚,牛顿起身拉亮了身边的台灯……”由此可知(?)
A.小说作者出现了低级错误,他并不了解历史
B.牛顿时代已经发明了电灯
C.主人公回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电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网络小说切题,旨在考查分析能力。牛顿生活在17世纪,电的使用和电灯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时间属于19世纪的中后期。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电影《活着》里描述了当时中国发动的一场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A.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抗美援朝运动
D.“大跃进”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从电影镜头锅被砸,可知是大炼钢铁。而大炼钢铁正是土法上马,很少炼出合格的钢铁,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4 -1920 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