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中材料的前半句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后半句强调的是必须让市场发挥调节作用,故作者的主张应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故选D。A项只是说的宏观调控的部分;B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不能只抓一个方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1910年陆士谔在《新中国》中不约而同地将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地点放在了上海。而在2010年的5月1日,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以下这个聚焦世界目光的城市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中美关系破冰之约在这里签订
D.上世纪80年代末浦东新区开发开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截至2001年)
年份
| 主要内容
|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
安徽,四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后在全国推广。
|
1980年
| 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
|
1982年
|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
1984年
|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
1985年
| 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
1987年
| 中共中央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1989年
| 中共中央开始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
1992年
|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1997年
|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
2001年
|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至少两个方面),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示例:变化一: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说明: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层逐渐实现由终身制到任期制的平稳过渡;文革期间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实现了由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6分)
变化二: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多个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人民生活水平由贫困实现小康。(6分)(其他如答“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等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是政治方面: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一国两制的提出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二是经济方面: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是思想方面: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某次会议以“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而名垂青史,这次会议是
[?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