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
A.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农民只要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C.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D.宣布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因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6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
3、判断题 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4、判断题 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5、判断题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这次改革的后果是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②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③贵族地主利益得到保护④解除了农奴对地主的一切依附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