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住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艾,少私义则套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彼,重徒则死处而无二虑。舍奉而事末则不夸。不夸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柬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徒,轻迁徙,则国家有惠,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吉,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1分)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1)重农抑商政策(1分)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4分)
(2)指商品经济。(1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市民文化兴起等。(4分)
(3)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分)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居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衰落。(4分)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中国古代经济,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以及在中国古代两个主要时期:宋元和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本题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脉络,特别注意尽管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但是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也随之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少数民族的称谓由地方政府决定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体现了旧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蔑视,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色彩。而建国之后名称的变化则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A为断章取义,B材料中未体现,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
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资产阶级在1912-1916年的反封建斗争为中心内容引入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以题干所给的时间限制寻找答案内容,以题干所给的方面限制去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读右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它的出现年代不会早于?(?)
A.1958年
B.1959年
C.1960年
D.1978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中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的浮夸风,最早是大跃进时代出现的,不早于1958年。注意文字解释:“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同时注意图片反映的信息。综合分析本题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情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各项推动了社会习俗变化的是:①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②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并废止缠足 ③民国临时政府大力推行剪辫与缠足④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解决农民土地和住房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