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俾斯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奥地利希望统一德意志由他来领导,把普鲁士并于自己的领导之下,所以奥地利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法国不希望德国的统一,自己的邻国的强大,阻碍自己在欧洲大陆的称霸,影响自己在欧洲的地位;英国不愿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它要确保大陆政策在欧洲的安全。所以,明白这种形势的俾斯麦,积极地运用外交手段,斡旋于列强之中。三次王朝战争的实施、进行,就是俾斯麦灵活外交的体现。
——摘选自郭细林《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
材料二?俾斯麦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认为基督教国家向自己的工人伸出援助之手是十分正常的,解决社会问题是国家的责任。他说:“政府必须掌握这件事,不是作为慈善事业,而是有义务去提供点儿帮助。”同时,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的成功与俾斯麦高超的政治艺术有关。俾斯麦清醒地看到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了动员工人群众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多数工人支持社会主义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他们不满意社会现状。俾斯麦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把工人的利益和国家对于社会安定的需要捆绑在一起,使工人认同国家主义。
——摘选自《英德不同社会保障传统形成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俾斯麦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的?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进行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目的。(8分)
2、判断题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这是一位古希腊哲人的话。这个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戈拉
3、判断题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4、判断题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德》中说:“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这强调史学家研究历史应
A.尊重客观,强调实事求是
B.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C.集中精力进行史学著述
D.注重历史现象的描述
5、判断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问,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反全球化示威活动
[? ]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
B.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C.不利于各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D.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形势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