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B.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 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存 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表1是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单元:万担)。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中国
?
| 棉花产量
| 棉花国内销售商品量
| 棉花出口
| 进口外国棉花
| 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
1840年
| 802
| 211
| 0
| 50
| 5
|
1894年
| 832
| 200
| 76
| 4
| 218
|
表1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棉花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C.民族工业已经产生? D.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1840—1894年年间我国棉花出口量和进口棉纺织品的数量迅速增加,这说明鸦片战争之后,我国逐步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受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打击最大、最直接的是( )
A.农民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次年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有五亿多人在宣言上签字。1955年《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指出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这一宣言立刻得到了各国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拥护。
材料二? 2000年,联合国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1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关系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反战运动的主题,并指出其主要特点。(8分)
(2)材料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简要指出这一时代主题形成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学家虞和平认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追求国家富强与逐步走向世界相统一
B.建立社会主义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C.学习苏联道路与探索自主道路相统一
D.注重国家利益与实行对外开放相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解题时注意“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时代背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60、70年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去了取得的成就,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且逐步融入世界,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不能全面准确概括50、60、70年代的时代特征,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