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文章, 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因此“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C是在抗日战争时期;D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因此选B。
点评: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高考主要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的重点事件及其影响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你会选用下列哪一诗句加以印证?
A.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到长征之前形成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点。A项是国民党200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在缅甸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毛泽东敬送的挽联,与题干无关,排除A。C项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情景,与题干无关。D项描写的是解放军占领南京时的情景,也与题干无关,B项描写的是土地革命场景,属于工农武装割据内容,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四个选项都是毛泽东的诗词,要求学生能把毛泽东诗词与史实有机联系,灵活运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班开展主题为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探究活动,收集了很多材料。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材料是
[? ]
A.《文学革命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为了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论贡献是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使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的含义是使中国红色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毛泽东在实践中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进行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C包含于B项当中,A、D两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
①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 ④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①②④都理解正确;③照搬了苏联的经验,恰恰是教条主义的表现,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符,因此排除。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