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政策。从题干判断此类经济政策特点为初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后期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符合此特点的为①,自由放任的政策在工业革命后促进美国发展、之后酿成经济危机苦果。符合③(在苏联政权巩固、战争时期有利,随后弊端暴露,最终导致苏联解体。②④体现积极意义。故选择B项。
考点:中外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点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原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对生产关系不断地变革。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又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但是在社会大的趋势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情况下,便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的一些政策也是有着相同的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十月革命。解题关键在于材料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在俄国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的问题,意味着无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
下列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7年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故C项解读不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斯大林逝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B.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制定了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
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D.三人都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意,此题考查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改革情况,联系所学,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重大成效,排除A。提出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的是戈尔巴乔夫,排除B。根据所学史实,赫鲁晓夫改革中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相当普遍,比如“种植玉米运动”,排除D。答案为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之后苏联改革情况的人是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三人改革的异同。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