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C.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D.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凭借儒家经典可以做到三公这样的高位,可以封侯,这使得儒家学说成为成为民间学习的主要对象,儒学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进行政治改革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三民主义》
D.《资政新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资政新篇》提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早期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带有宗教色彩,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宗教和神学在意识形态中占绝对支配地位
C.宗教有很大迷惑性
D.马丁?路德等人本身就是教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宗教色彩是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处的时代造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蔡侯纸”
A.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它的出现标志着造纸术发明
C.东汉时开始经阿拉伯传入西方
D.原料易得,造价低廉,便于推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定居,可以追溯到
A.魏晋时期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以来定居我国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和汉、蒙等民族长期杂居和通婚,在元朝时期形成回族。(此外,元朝还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琉球的管辖;设宣政院以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清朝的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