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耕者有其田”?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节制资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识记性的组合选择题。考查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因此①③正确,故选C。②④项是民生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新三民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性原因,不包括
A.利用美国扶植
B.制定可行政策
C.发展教育、科技
D.利用战争机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其中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的军需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而德国并没有利用到战争的机会,ABC项是二者的共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其中②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①是国民革命时期③是抗日战争时期④是建国时期,所以正确的是C项,其他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851年5月,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行。来自世界25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汇集到伦敦水晶宫。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聚会,人们相聚目的是为了展示进步和繁荣。当时的中国人把它翻译为“炫奇会”。在这次“炫奇会”上.人们能够看到




①?②?③?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题时应特别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851年。故“炫奇会”展示的只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①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A。③④项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使用蒸汽机为动力,新式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车和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有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两次工业革命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人类最终进入了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不断地扩大。西方列强对世界的侵略进一步加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都城

①通运输比较便捷?
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
③逐渐东移近海
④明成祖迁都的北京缺点是“远饷近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片示意图可以看出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因此交通运输比较便捷,且逐渐东移靠近大海,,由已学史实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随着明朝疆域的缩小,特别是北方退至长城一带,北京的位置越来越不安全,形成了所谓的“远饷近虏”的局面,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而此时期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分离,因此②表述不合史实,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都城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