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历史学者指出:「公元十世纪以前,黄河的水流基本上安稳而平静,而东汉至唐末,仅有四十个年分有决溢的记载;但唐末至近代,黄河大小决溢达一千五百余次,不再是一条安稳平静的大河。」从宏观的角度看,有关黄河的变化,下列解释何者妥适?
A.古代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森林、草原比较完整。唐代以后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唐代以后,历史重心往东移,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荒废,逐渐淤塞,泥沙集于黄河
C.安史之乱后,南方各方面的发展均超过北方,水利工程集中于南方,黄河已遭遗忘
D.宋金以黄河为界,争战不已,元末动乱亦以黄河两岸战火最烈,水利设施严重毁损
E.黄河的决堤是因农民与水争田,不断在河边修筑围田、圩田,破坏自然生态的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东移至洛阳、开封等地;C安史之乱后还没有,到南宋时才是;D宋金是以淮河为界;E围田、圩田是修筑在江浙和两湖一带,与黄河无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十月革命前,俄国相对落后的表现不包括
A.保存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B.小农经济占优势
C.依赖外国资本
D.社会矛盾复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显然是落后生产关系的体现,不容易判断的是C、D两项,这里搞清,D项是落后带来的结果,而C是落后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图一是柏林墙的修筑是德国分裂,图二是德国的统一,柏林墙被推翻,二者均发生在冷战时期,是美苏对抗的产物,所以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取得的地理大发现的成果有:①发现绕过非洲南端的航路?②到达美洲的沿海地区?③开通绕过美洲南端的航路?④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相关情况如下: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及其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只有三个大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宗教方面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次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如本题解析的内容;第三个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对世界的影响、对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不同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在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工场
B.工厂
C.公司
D.企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