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表是1945--1948年国统区有关数据统计.
年?代
| 1945年
| 1946年
| 1948年
|
发行数额(亿元)
| 5569
| 37261
| 6636946
|
物价指数
| 8640000
| 681600
| 564570000
|
有关上表统计数据最直接恰当的结论是
A.国统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B.经济形势阶级矛盾尖锐
C.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D.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在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B在材料中也不能直接体现,从1945---1948年的法币与物价指数的发展态势可以判断:国统区经济随通货膨胀加剧和物价急剧上涨,经济形势呈逐渐恶化的态势,D符合题意,C表达不准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由材料“要在中央”可知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鸿章的评价具有多元化,他即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亦被称为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材料一?李鸿章经历简表(部分)
1863年(同治2年)
| 兼署五口通商大臣。奏设外国语言文学学馆于上海,是其创办洋务之始
|
1871年(同治10年)
| 七月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
|
1872年(同治11年)
| 六月授武英殿大学士,11月设轮船招商局
|
1880年(光绪6年)
| 开始创设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
|
1889年(光绪15年)
| 致函奕儇,详陈创建铁路本末,并提议兴建芦汉铁路
|
1894年(光绪20年)
| 被赏戴了三眼花翎,因为黄海战败,又被拔去了三眼花翎
|
1895年(光绪21年)
| 被授予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
|
1898年(光绪24年)
| 分别与德国、俄国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和旅顺、大连租借条约。
|
1901年(光绪27年)
| 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同年病逝于北京。
|
材料二?李鸿章出仕为官时,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衰决定了清政府不可能有平等的外交地位,只能是屈侮外交。对此,李鸿章一清二楚,……国力衰竭,非李鸿章一人所能左右,……必要时委屈将就忍小忿而图远谋,力保和局,减少因战争带来的损失,争取自强的时间与空间,这是李鸿章“和戎”的含义和出发点。
——方伟君:《试析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和活动》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由于要受到种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却不一定能得到完美的结果;而有人从某种卑劣的目的出发,却不自觉地为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种瓜得豆”,即客观效果与主观动机不一致,有时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我们在评判历史人物一生的重要历史活动时,既要看到其在当时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对后世所发生的影响;又不能完全忽视该历史人物从事这些活动的主观动机。
—— 欧阳跃峰《也谈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理论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与奠基人”。(6 分)
(2)根据材料二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就李鸿章“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这一观点阐述你的看法。(9 分)
参考答案:
(1)军事上: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海军,推动了军事的近代化;
经济上:引进西方机器及管理,修筑铁路,创办民用工业,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教育上: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洋务人才,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每点2分,共6分)
(2)材料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其历史活动的当时和后世影响,又不能忽视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观动机。”
从客观历史背景看,其外交行为是是清政府的委派;丧权辱国条约签订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朽,国力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的落后。(2分)
主观上来看,他签订条约,力保和局目的在于争取时间以变法图强。(2分)
客观效果来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国土,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造成了中国的近代的落后。(2分)
因此,从李鸿章外交行为的客观效果上讲李鸿章是卖国贼,但是从其外交行为的背景和主观目的上看,不能将李鸿章定性为卖国,其外交行为具有误国的内涵。(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军事上: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海军,推动了军事的近代化;经济上:引进西方机器及管理,修筑铁路,创办民用工业,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教育上: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培养洋务人才,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本题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从背景、影响来概括。主要观点是“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其历史活动的当时和后世影响,又不能忽视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观动机”。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历史上,中国的西部、北部、西南部,曾经被认为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一部分。这一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历史的地理枢纽,主要原因是(?)
A.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是一个陆权和海权兼具的大国
B.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几大文明交汇的地带
C.在全球范围内,或许再也找不到一个区域能够与这个地域相比
D.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欧亚交通要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一地区是指我国的“西部地区”。这一块与中亚、东南亚、南亚,甚至是北亚、欧洲都有联系,从历史角度来看,早在西汉时期这一区域就有了联系,而且最远到达了罗马,也就是《汉书·西域传》中的“大秦”或者是“犁鞬”,西汉末佛教通过这一地区从“身毒”或“天竺”传来,再后来唐代时“玄奘西游”到达“天竺”,再后来在《明史》当中出现了诸如“弗朗机”等国,也有利玛窦到中国来等等,所以从历史角度看要选B。对于A,完全不符合问题题意;对于C,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对于D,也是一个次要的原因。关于这个题要注意“主要”与“次要”的区别,要学会通过唯物辩证论的哲学观点来考虑。当举棋不定是一定要学会反反复复的分析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它拍摄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它拍摄于1905年。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