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秦汉史学相比,唐代史学的特点是?
① 产生了第一部史论专著?② 出现了典章制度专史?
③ 确立了官修正史制度 ?④ 首创了纪传体通史巨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能力。唐朝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史论专著,杜佑的(通典)是第一部典章制度的专史,唐太宗时设国家史馆,由宰相监修历史,确立了官修史书制度,而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在西汉首创,由此分析当选A项。组合选择题答题技巧性较强,通常可以最熟悉或最易把握正误的一项人手,采用选基法,解答时要注意联系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是在汉代,当时的选官制度主要是皇帝征召和察举制,所以 ②不符合题意;其中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又不符合史实,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9年,这串“东海捧出的珍珠”再次与“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一国两制”构想
B.八项主张
C.“九条方针”
D.“九二共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为解决台湾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答案选择A项。“九二共识”和八项主张是江泽民执政时,故B、D项不正确;“九条方针”是叶剑英提出,故C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命题主要集中在:(1)再认再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评价认识其历史意义;(2)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解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8分)
参考答案:(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本题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再结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特点等相关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937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曩、陕、川”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2001年,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的组织是( ? )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