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灌溉农业的一大进步
B.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C.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确立了以小块土地为特征的小农经济
2、选择题 19世纪60年代日俄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结果不同
D.方式不同
3、选择题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4、判断题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侯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王安石变法简论》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规定或“建言”的目的。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
(3)材料三、四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 ?
5、判断题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伊尹,名挚,尹是官名,商初大臣,商代大政治家,生于公元前l8世纪末至公元前17世纪初。他在任期间进行改革,被商汤尊为“阿衡”(相当于宰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口。” (引自《管子·地数》)。 他辅佐商汤利用有缗氏公开反叛夏朝的机会,发兵吊民伐罪。陆续灭掉葛、韦、顾、昆吾等方国,剪除桀的羽翼,成为当时强国。最后一举灭夏,建立了商王朝。?——引自《商代贤相伊尹》
材料二?商汤去世后,伊尹又历佐汤子外丙、中壬两王。中壬是外丙之弟,“兄终弟及”这种继承王位的办法,是伊尹巩固新兴的商王朝的一个重大举措。两王任期,伊尹改革耕作制度,到田间引导百姓耕种,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三?历经五朝二辅政三代四朝的伊尹,对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在商代伊尹就受到诸王的隆重祭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不少祭祀伊尹的卜辞,可见他的功德之重。伊尹被后世人尊为商代元圣。
——引自《经营管理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伊尹辅佐商汤建国的主要策略。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伊尹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主要影响。(8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试对伊尹改革进行全面评价。(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