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可知,C正确;ABD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请回答: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原则:三权分立。著作:《论法的精神》。
(2)差异: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材料二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扩大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评价:共和制的确立和公民权利的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本题解析:
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归属。回答第(2)问注意“国王”“执行会议”“公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说明世界格局呈现(?)
A.美俄主宰世界的局面
B.“一超多强”的局面
C.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局面
D.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C.藐视宗教的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题干中有两个提示点:一是内容,“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二是对时间和人物的限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 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可知周恩来反对将学术问题政治化,排除A;1956年1月,中国已经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因此B符合题意,周恩来的讲话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