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分学者认为,立宪改革是清廷当权的顽固派在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威逼之下,被迫无奈采取的想从君主专制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的从上而下的应变对策和拖延时局的专制改良措施,其落后性与反动性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清末预备立宪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促成,旨在巩固统治,确保君权、抵制革命。然而,其政治改革和举措却导致了清末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初步形成,这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有相当的进步性。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专制。同年,清政府 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
1906年
| 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设立考察政治馆,进行立宪的准备工作,规定 各省筹备设立谘议局,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
|
1907年
| 将考察政治馆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
1908年
|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仿德日宪法,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规 定君权至高无上;臣民的权利和义务9条,规定臣民享有财产、言论、集会、 结社等各项自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
|
1909年
| 各省选举产生谘议局作为地方议政机构,议员由地方上层人士组成。谘议 局每年开会一次,会期40天,有权讨论本省事务并咨询督抚,以及选举本省 参加资政院的议员。
|
1910年
|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开会,各地代表198人,会期长达100天。议题包括速 开国会案,速设内阁案、著作权律案、报律案、剪辫易服案等20多件。议员 们讨论颇为热烈,争论也颇为激烈,会场时有鼓掌声和嘘声。?
|
1911年
| 建立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称“皇族内 阁”。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请结合上表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12分)
(要求:围绕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判断题 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8%,农业为4.5%。材料说明一五计划
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3、判断题 河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了《西平和平社大卫星飞上天,丰产亩小麦亩产七千三》一书,下面对该书中的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由于东方红一号上天,带回空间优质粮种
C.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面积推广的结果
D.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当时浮夸风盛行
4、判断题 安徽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信息中的是?(?)
A.共同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判断题 唐朝时期“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儒学出现危机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迅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