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孔子的“仁”的思想主要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简述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时间、内容,一国两制的实践事例、意义。
参考答案:1、提出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1分
2、基本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3分
实践事例:港、澳回归2分
3、意义:(1)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是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3分
(2)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分
(3)促进了我国的统一大业和世界和平。2分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不要漏点,本题要回答的问题共有四个:时间、内容,实践事例、意义。而且要注意是已经实践的事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所说的话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为此他作了哪些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中心问题:重视教育的思想,“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倡导尊师重教。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他又提出“三个面向”,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措施:在基础教育方面,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在中等教育方面,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在高等教育方面,增设了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邓小平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根据所给的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总结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欧共体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反映了法德在煤钢的合作。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有关两岸关系的纪念封。其寓意是

A.和平统一反“台独”
B.海峡两岸盼通邮
C.“九二共识”促统一
D.“一国两制”指方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通过望远镜观察,在海平面上面有一只衔着信件的信鸽,联系题干“20世纪80年代”,可知其寓意是海峡两岸盼通邮,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图片没有体现,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