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应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造成下列图中B处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多快好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经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多快好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是错误的,“一五”计划 有成就使经济在1957年上升,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D项是主观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了教材基础知识,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50年代人民公社运动,60年代农业合作化,7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铁、洋火、洋针、洋蜡等洋货占领了大部分东南沿海市场,生产土货的许多手工业面临着破产。受洋货冲击最大的是传统手工棉纺织,洋纱、洋布的大规模涌入,使得手工棉纺织业陷入困境。同时,丝织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掠夺的重要农产品。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四?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
——《全球化进程难以逆转》
材料五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联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工业革命前和工业革命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4分)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外经济联系加强的主要表现。(3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据材料四概括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3分)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30多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前: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建立起与亚、非、拉美直接的贸易关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输出工业品,输人工业原料,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2)表现: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列强掠夺中国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分)
(3)趋势:经济全球化。(1分)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1分)
(4)理由: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反全球化力量正在形成;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3分)
(5)融人全球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3分)
本题解析:(1)考察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相对较简单;(2)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大门被打开,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3)材料反映了随着科技进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4)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经济全球化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贸易壁垒依然存在等;(5)考察中国为顺应全球化做出了哪些努力,注意时间顺序和中国政府在各阶段的措施。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现在发展的重要的趋势。在新航路开辟之后雏形,后来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逐步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待全球化,我们要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2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此后,每逢重大国际经济会议召开,都会爆发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这种抗议活动的根源在于全球化
A.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
B.不利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
C.是殖民主义的一种新形式
D.冲击弱势国家和阶层的利益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他所说的“改变世界”应指
A.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终结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的历史。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缓和化。中美的接近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故选A。BC项本身说法错误;D项说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