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主张用儒家的伦理纲常维系封建统治。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多极化趋势出现
B.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盟增加新成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题中叙述了欧洲整体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间接地也表达了美国控制力的减弱,综合分析,A项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应当是最合适的主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毛泽东说:“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毛泽东最早发表这一言论可能是在(?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l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l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了1954年宪法,规定人大和国务院分别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历史使命结束,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位外国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车要先取得通行许可证明,才能买车票;到了目的地,看到满城尽是脚踏车;在路边摊买烧饼时,摊贩向他要粮票。这位观光客见到的景象最可能在
A.1919年的上海
B.1936年的南京
C.1955年的香港
D.1970年的北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粮票”的使用说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而选项中只有1970年的北京符合这一特点,故答案选D。1955年,香港处于英国的管辖范围, 1919年的上海、1936年的南京,外国人乘坐火车都不需要通行许可证。
点评:本考点还可以这样考查: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②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④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做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和巴尔干地区。
材料二?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作为不共戴天的敌人。
材料三? 2004年,以色列炸死了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和新领导人兰提斯。随后哈马斯对以色列军民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而这种互相报复的行动,在中东地区已经成为难以解开的怪圈。
2011年伊始,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坛出现动荡,冷战结束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撤侨达到3.3万人的撤离规模,。。。。。。从中国动用的国际力量看,利比亚周边国家希腊、埃及、保加利亚、突尼斯等国都对中国的公民撤离给予相应的帮助。希腊总理还亲自指示妥善安置,动员7艘船将中方1.4万人接到克里特岛,并为23班包机提供中转加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期,为控制巴尔干,哪些大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2分)造成怎样的后果?(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埃及总统萨达特的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有哪些?(5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顺利撤侨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5分】
(1)国家:?俄国和奥匈帝国;(2分)?后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
(2)调整:埃及与以色列谈判,开启了中东和谈之门。(2分)
(3)因素:彼此间的分歧;大国的插手;地区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分子的威胁。(5分)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周边国家的配合。(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