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责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押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出北魏什么社会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魏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4分)
(3)材料三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3分)
2、判断题 2012年3月1日《洛阳市邙山陵墓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邙山陵墓群中有多个北魏政权皇帝陵,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苻坚
B.拓跋珪
C.拓跋宏
D.冯太后
3、判断题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庆历新政
4、判断题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材料三?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4分)
材料四?商鞅变法中,“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一种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严厉打击反对势力。戊戌变法中,“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光绪帝也“三令五申”,“数四严责”,推动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变法中,改革者都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为什么结果迥异?(4分)综合上述材料,影响改革成败的要素有哪些? (4分)
5、判断题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