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使秦国富国强兵,这是最主要的,B理解片面A错误C当时并没有和严重的土地兼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
B.手工业
C.农业
D.商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和结果。(要求:表述应当成文,不得超过1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开展变法活动。 (2)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
(3)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旧俗,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主动实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北魏孝文帝认识到鲜卑族的落后,企图通过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改变这种局面,稳固鲜卑族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实际上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即学习汉族的农耕文化。故选C。
考点: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点评: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