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下列两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两次重大外交活动的场景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2分)?
(3)图3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重大成就的还有哪些?(2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创造性指导方针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2)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2分)?
(3)因美国孤立中国的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2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分)
(4)一国两制;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 )
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
B.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来治理
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纠正。认为有知识的人才能达到善的标准。在政治上,他反对直接民主制,主张掌握知识的精英人士治理国家。故选C.A项明显错误,应为有知识的人参与政治;BD项材料未涉及。
点评: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与苏格拉底有关的知识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
A.儒家成为统治思想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促进“百家争鸣”出现
D.五经成为教育传统课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政治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遗留问题的重要的典范,为其他国家处理类似的问题做出了表率,据此本题中最主要的国际意义指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故选B。A项错误,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不符合材料中说的国际意义;D项说法正确,但是并非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目的。
点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史料研习: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完成:(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3分? )
(1)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2)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3)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二)理论指导:
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6分)
(三)问题研讨:
“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史料研习:(1)“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1分)
(2)即实行责任内阁制。(1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1分)
(二) 理论指导: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写出三点得满分)
(三) 问题研讨: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要反对个人崇拜等。(若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本题解析:(一)这一题考查对原始史料、史料解释和历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史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史料解释注重的是对史料的解读,要求不加入个人的观点,不能有预先的设定,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时候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历史评价是从某个角度对历史上的人或者事情进行评价,有立场,有主观性。明确了这几个概念的含义,答案就比较容易得出了。
(二) 理论指导:这一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与迁移能力。题目要求写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关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只要知识掌握较熟练,答案自然就得出来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 问题研讨:“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题目要求结合“文革”的教训来谈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应该从民主建设历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以及民主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角度来回答。所以可以回答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要反对个人崇拜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