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春秋繁露》 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与外来文化无关;《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因此ACD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8分)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帝国国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四国的政治文献,按照顺序写出四国的政治文献的名称。? 8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并指出建立代议制的不同方式。 8分
(3)从国家元首产生上看,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不同?对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规定有什么不同点?? 8分
(4)你认为西方近代民主制度中,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地方?请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出自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出自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三出自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材料四出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8
(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4
方式: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4
(3)元首产生方式: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4
君主和议会的关系:英国国王是形式的国家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4
(4)人民真正拥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权力之间的制衡;重视法律;真正发挥立法机构的作用等,至少两个方面, 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四部宪法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设问从资料来源、归纳类型、对比鉴别到概括特征,难度不断加大,认识不断深入。(1)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四则材料出自哪部文献做出正确的判断,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可依据教材知识作答。(2)材料一和材料二出自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法国的1875年宪法,规定的是共和制政体;材料三和材料四出自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德国的1871年宪法,规定的是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这四个国家建立近代政体主要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和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方式建立的。(3)此题考查的是宪法的基本内容,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德国国家元首是皇帝,都是世袭的,美国和法国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他们都是选举产生。(4)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材料中“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说民统治阶级要珍惜民力,关注民生,才能取得统治的长久,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实行“仁政”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故本题选择A。B是荀子的“君舟民水”论,不符合题意。CD都主张君主集权,与题意相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有
①选举? ②议会立法? ③保留君主? ④内阁拥有最高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解答:保留君主不是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共同特征,由此可排除③,也就排除了B和C项;序号④所述不符合美国的现状,因而也不是共性。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报载:浙江诸暨某校,“悬挂孔子遗像,衣服作中山装。”推断该报所记载的事件发生的
时间最有可能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国民政府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浙江诸暨某校,‘悬挂孔子遗像,衣服作中山装。”反映的是国民政府时期中山装的国服运动,后来就有点过火了,还出现了让孔子也穿中山装的现象,十年内战时期蒋介石继袁世凯之后掀起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第二次尊孔高潮,所以只有C选项国民政府时期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时期批孔;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孔子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文化大革命时期批判孔子,这三个时期不可能性悬挂孔子遗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