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正以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的理解。由“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已禁止,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得知这是主张礼法并施。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知道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确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
B.这种增长是以传统方式来实现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没有增长
C.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
D.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在增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缔约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不承受战争之义务……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禁止其他任何不论其为联盟会员国或非联盟会员国之人民在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引自《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引自《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庄严承诺,将致力于确保联合国更加强大、更加有效、更有效率……与全体会员国一道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声明(2000年9月)
小题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国联盟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共同之处。(4分)
小题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国联在制止侵略战争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试举两例史实说明。(6分)
小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建立起哪些有效机制?(4分)
小题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进入新世纪之际有关国家为什么特别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共同之处: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实行集体安全以制止侵略战争行为。(4分)
小题1:原因:①体制上的弊端,实行所有国家全体一致原则。②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联则被长期排斥在外。③缺乏公正性,国联实质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因而不能取得成员国的信任和支持。(4分,任2点即可)。
表现: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2分)
小题1:机制:成立安理会,并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采取“维和行动”和裁军等方式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4分)
小题1:①联合国在防止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②近年来,某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造成不良影响。
③世界人民希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每点2分,共4分,答出2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相关内容。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出两个规章的共同之处
小题1:主要考查国际联盟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能从国联的特点上概括出国联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原因
小题1:主要考查联合国宪章包含的机制的合理性
小题1:主要考查联合国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仅上过小学的他,1831年作出了关于力场的关键性突破——以图形的形式描绘出了电和磁的力场在空间如何散布——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这位科学家是指
A.法拉第
B.牛顿
C.哥白尼
D.爱因斯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1831年”“描绘出了电和磁的力场在空间如何散布”可知是指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牛顿在17世纪创立经典力学,哥白尼在16世纪提出日心说,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BCD都与题干不符。
点评: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年代
| 人口(亿)
| 耕地(亿亩)
| 人均耕地(亩/ 人)
|
1650
| 1.00-1.50
| 6.00
| 6.00-4.00
|
1750
| 2.00-2.50
| 9.00
| 4.50-3.60
|
1850
| 4.10
| 12.10
| 2.95
|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耕地(亿亩)从1650年到1850年增加迅速。可以说明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农业经济的影响有限。但同时,人口数增长迅速、人均耕地减少,说明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