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中日双方对甲午中日战争基本史实迥然不同的记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本题而言,双方记录的时间和事件非常清楚,并没有模糊不清,排除A。C和D两项都不是题干反映的本质问题,即与题干没有直接的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实际上,出题者意在说明不同的立场,对同一件事会有截然不同的解释。答案为B。
考点: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和选项密切联系,如C和D,它们与题干所表达的意思没有直接关系,不存在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显著的变化是
A.列强获取在华输出资本的特权
B.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更多
D.外国获取的赔款数额更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表现在对外侵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BCD项说法符合实,但不符题意,注意限制词:最显著的变化。故A项正确。
考点:综合考查不平等条约的时代特点
点评: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要求,可以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反映。西方列强侵华的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的过程逐步形成的理论,这一时期叫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故答案选B项,A C D三项时间特征与此不符。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看图,这种臂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抗日部队中应该是在?
A.1931年9月后
B.1936年12月后
C.1937年8月后
D.1938年10月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37年8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改名后,除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命令称第十八集团军外,传统习惯上一律称八路军。符合图片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也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材料的信息主要反映了赵秀才、假洋鬼子以及未庄的村民对革命的不理解,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反映了辛亥革命仅仅是形式上的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