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元朝时期,民族融合最突出的成就是
A.各族人民杂居相处
B.黄河流域各族融合为汉人
C.开始形成新民族回族
D.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身为少数民族的蒙古族,在统一中国后,虽然实行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把各民族分为蒙古人、色目人(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汉人(北方的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南人(江南的汉人和南方各族人)四个等级,但同时亦鼓励各民族杂居共处,从而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在元代民族融合的进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回族的形成,回族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元朝时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邓小平提出了
A.对内改革
B.一国两制
C.创办特区
D.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题目中涉及到的是台湾问题,可见是祖国统一问题,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予以解决,ACD不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
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通过。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因此ACD均正确。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识记能力,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