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 ]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识读右图.对他们所起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供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
B.有利于城市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破产
D.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3、判断题 盂子说:“得乎斤民而为天子,得乎太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人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
4、判断题 (26分)儒学在中国甚至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经历了古代兴盛、近代衰落、现代复苏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儒学经济思想的部分相关言论:“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农为本,不与农竞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政在节财”;“奢则不孙(通“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材料二:在过去,具有尊孔倾向的人往往将儒学的衰微归罪于“五四”(注:包含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而反孔者们则将其归功于“五四”。这两种认识似都有问题。应该说,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局。
材料三:韩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的经济主张(不能照抄原文)。(6分)
(2)据材料二并运用史实简要论述,哪些因素导致了儒学在近代的衰落?(9分)
(3)据材料三分析,韩国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中国加强同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4)现在随着人们财富的增长,极端利己主义、生态失衡、道德沦丧、食品安全等问题接踵而至。关于复兴儒学对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
5、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的措施有:
①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建国后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落实民族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