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根据《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开放的港口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是空间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地图掌握日本被迫开放的港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日本传统上认为,教育是一项与仁和孝同等重要的德行。因此改革者们一直把设立新学校置于明治政府的任务清单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德川统治之下,公卿和武士,以及众多凭借财富(如果不是凭借其地位)而处于统治阶级外围的人,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
——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材料二?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兴其业,以遂其生者,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事实上对于人类所有的职业而言,无一业无需求学……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
——日本《教育法》(1872年9月5日颁布)
材料三?对比中日两国维新的背景你会发现,“教育程度”似乎决定了维新的成败。教育,在维新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
——苏静主编《知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教育训练上有何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人们对“知识”有何新的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治政府在“文明开化”方面的具体举措。(2分)
(3)据材料三,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中国维新变法中存在什么严重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 “中国梦” 的早日实现有何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统治前期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到晚期开始逐渐学习西方的“兰学”。(2分)
(2)认识:公民道德养成和知识学习、技术训练相结合;(2分)(注:若答到“修身、开智、长其才艺相结合”给1分)。知识乃立身之本(或知识需要的普遍性)。(2分)
举措:设立文部省;颁布《学制》;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近代学校体制;招聘大批外籍教师任教;设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等等。(2分,任意两项)
(3)问题:教育上仍实行科举制,读书人为功名所束缚。(2分)
(4)建议:要善于吸纳外国先进教育经验;要重视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要普及国民教育;要真正将知识学习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2分,任意两点)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向外学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回答时主要结合材料“……都接受过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训练,且往往相当周详的训练。少数人,特别是德川统治较晚的时期,在接受上述训练之外,又学习了另外一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价值的知识,即所谓“兰学”;……这一切为创造一个现代国家提供了坚实基础。”归纳其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的掌握情况。回答前一问时主要依靠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如材料“……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长其才艺又非学不可。自为日常之用的语言、写作和计算,到为官、为农、为商、为匠、为工等各行各业必需之知识,…………为此,知识乃是立身之本。”后一问学生联系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的措施回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日两国维新变法的分析与理解。结合材料“……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百日维新之时,梁启超曾经评论说,中国科举网尽举国上下之人才,专事空疏无用之学,使学生‘悉已为功令所束缚,帖括所驱役,鬻身灭顶,不能自拔’”归纳中国存在的问题。
(4)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回答时学生要自圆其说。需注意结合中日两国历史上的改革成败的经验教训,以及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经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归纳总结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 )
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民族危机加剧,列强入侵给日本社会带来重大影响,①②③项均是这种影响的重要体现,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对于东方国家的当务之急来说,此文明的东渐之势十分强劲,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但观察当今世界的现状,就会发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材料二?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样。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并随着春暖的气候逐渐蔓延开来。此时即便是痛恨该流行病的危害,想要防御它的话,又有可行的手段吗?……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
材料三?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指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待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以上材料节选自福泽谕吉的《脱亚论》
请回答:
(1)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8分)
(2)有的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7分)
参考答案:
(1)福泽谕吉的观点:西洋文明随着交通手段的便利日渐东传;对于西洋文明,只能学习,不能阻止;西洋文明传入日本,是西部的长崎开始的,逐渐东传的;日本应该主动、彻底地学习西洋文明,进行“文明开化”。(8分)
(2)观点正确。(2分)
日本要“脱亚入欧”,与欧洲殖民者共进退;日本要用欧洲殖民者对待中国、朝鲜的办法来对待中国和朝鲜,即主张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5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 “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 如果下定决心来阻止它的话,这样做倒也不是不行” 以及材料二中“文明就像麻疹的流行一样。眼下东京的麻疹最初是从西部的长崎地方向东传播” 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等信息来归结答案。第(2)中先依据材料三来概括观点,然后依据所学从明治维新的影响角度去评述观点,依据材料三中“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以及“只要模仿西洋人对待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的信息来评述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