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2019-12-14 03:49:07 【

1、判断题  《赤壁赋》中云:“盖将自其变者面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老夏戏之,则物写我皆无尽也”。这一观点与下列思想家对应一致的是?
A.老子
B.荀子
C.陆九渊
D.朱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世界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三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出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表明了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民主政体包括哪些政权机构?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6分)
(2)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4分)
(3)据材料三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6分)


参考答案:(1)表明:人民权力的至高无上。机构:公民大会、民众法庭、五百人议事会、具体的行政和军事部门。维系:依靠法律来维系。(6分)
(2)如:法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答出4点即可)
(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文明的延续;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极大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雅典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6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划线部分可知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第二小问考查识记能力,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均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第三小问注意结尾部分“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可知是指依靠法律来维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如主权在民(主要体现在公民大会),任期限制(无终身制,一般一年一任),公民平等(无血缘、财产的限制,且抽签选举),共和政体(选举产生执政官、将军),责任制(公民兵制,公民权利与义务相联)等,这些民主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注意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各自积极作用。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①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从而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②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④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⑤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1)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3)促进了雅典经济的繁荣。
点评:注意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各自的原因、内容、特点和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苏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1992年两极格局崩溃符合题意,A为正确答案。而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1978年中美两国签署《中美建交公报》、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1971年26届联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由此分析排除BCD,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人类发展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们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的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概述孙中山是如何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的?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3)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哪些重大理论贡献?


参考答案:(1)斗争方式: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组织上: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系统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实践上:发动了武装起义,领导了辛亥革命。
(2)吸取大革命(或秋收起义)失败教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创新的个人品质。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答对一点得1分,该问得分不超过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材料概括、处理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坚持紧扣材料,论从史出的原则,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解答本题关键是图片出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这里隐含了图片最主要的事件关系“1953年”。其次,从图片背景可知图片存在的空间关系是在农村。再次,把“1953年”与“农村”结合起来,并再认教材相关知识: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见这个“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答案为A。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项是在1958年;D项是在1978年之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农业的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孙中山》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