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国民经济恢复情况怎样?(10分)
参考答案: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领导人民恢复发展生产。(6分)
恢复情况: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 局限性: ① 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2分)② 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2分)③ 臣民的自由权利只是点缀。(2分)
(2)变化: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从臣民到公民;从人治到法治。(3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 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2分)②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2分)③ 中华民国的成立。(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等内容可以分析出《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2)材料二明确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行分权的原则,这样保证了民主。体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其主要的变化原因在与民国的建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可从政治和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认为,认识理,是要“即物穷理”,与“格物致知”。他说:只是推极我所知,须要就那事物上理会。致知是自我而言,格物是就物而言。若不格物,何缘得知?人能认识“理”,是“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通过格物,而豁然贯通,用事物去印证出心中具有的天理。“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后来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把这种世界观称为“理性主义”。
—《大国崛起》
材料三?李鸿章对船炮的过度专注和他对西方政治制度及文化的相对漠视,限制了自强运动的范围。他的这种态度,部分是源于他相信,除却武器之外,中国在任何事情上都超过西方;部分则由于他乃是负责军备和海防之大员的事实。他意识到中国有增强军事力量的紧迫需要,但却没有更大和更远的政治和社会的改造。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极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所说的“天理”指的是什么?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又是什么?(4分)这种目的导向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0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1)“天理”:三纲五常。(2分)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2分)
影响: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阻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进步。(4分)
(2)意义:标志近代科学的诞生;冲击了封建神学观念;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6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原因:洋务运动过渡专注于军事科技,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体制;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难以克服技术上的落后。(6分)
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4分)
(4)科技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进步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叙述的是理学,朱熹所说的天理是指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三纲五常,其目的是明道德,维护封建统治,影响从当时和社会长远角度分析(2)《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作品,这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同时也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3)材料三中“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从材料中分析,“李鸿章对船炮的过度专注”“ 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即可得出(4)本问是开放性试题,叙述出科技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即可,言之合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史实中哪些有可能是真的?①清末民初,中国报纸上出现征婚广告②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已经拥有自己制造的汽车?③民国时期,西装和中山装已经完全取代长袍马褂成为中国男子的主要服饰?④1949年,部分北京居民可以在家通过电视观看开国大典。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②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开始拥有自己制造的汽车;③错误,不能说完全取代长袍马褂;④错误,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因此排除后选A.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十年代
D.20世纪初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标志着中国水运业的开始,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