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一感叹反映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文出自《论语·八佾篇》。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因此A符合。BCD三项虽是孔子的主张,但与材料本身意思不符。
点评:孔子:
(1)历史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 仁 ”。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在政治上:
A. 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思想的保守一面,站在保守奴隶主的立场)
C.主张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3)教育方面:
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该文章表明经济全球化
①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②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③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④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 ]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其客观有利条件是(? )
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
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C.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D.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向日本订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题目要求——“客观有利条件”。
A、B、C三项都是日本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措施,而D项则是日本实现经济发展的机遇,符合“客观”这一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团结合作
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美、中日建立外交缓和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排除C项。中苏50年代既已交恶,排除A。B项中的第三世界在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依然是外因;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归根到底是自身的力量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的结果。
点评: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可以看出中国不希望美国干预其内政,为了缓和对华的关系,美国开始改变其一贯反对中国的立场。故选D。A项错误,基辛格的演说并非以赞扬中国文化作为主要的目的;B项说的是表面现象;C项材料未涉及。
点评:美国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