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
A 美国缺乏坚持一个中国的诚意
B 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
C 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
D 中国政府的态度立场不坚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一方面是像李登辉、陈水扁似台独势力的阻扰,而台独势力之所以这么猖獗则是因为外国势力的支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
| 1890
| 1913
| 1933
|
种植业、渔业、林业
| 68.5
| 67.0
| 64.0
|
手工业
| 7.7
| 7.7
| 7.4
|
现代制造业
| 0.1
| 0.6
| 2.5
|
采矿业
| 0.2
| 0.3
| 0.8
|
电力?
| 0.0
| 0.0
| 0.5
|
现代运输和商业
| 5.1
| 4.6
| 4.0
|
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
①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②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③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④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890-1933年,种植业、渔业、林业和手工业占据国民经济约百分之七十的比重,反映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现代制造业、采矿业、 电力所占比重很小,说明重工业发展缓慢;现代运输和商业占据一定的比重反映了现代产业有所发展,①②③正确;④项材料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面图片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情景作了很好的比较。下列关于这两种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恬静的农耕文明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B.两种文明的生产动力相同
C.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D.工业文明进一步加深了生活的自给自足的程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农耕文明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农耕文明的生产动力是牛耕,工业文明的生产动力是蒸汽机;工业文明时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B.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C.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D.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宪政共和的有关内容。从题干“1913”、“挽联”和“南北党争”可以得到信息,1912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由宋教仁主持。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并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参众两院大多数席位。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故与宋教仁相联系的时势为宪政共和。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地区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没有根本改变 ………….
D.军阀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答案选C,A B D三项只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不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