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图,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图片中“装订生产合作社”“股金证”“1954”等信息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政策是生产合作社,但题干中是装订生产合作社,因此是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赎买;大跃进是1957年的事;故选D
考点:新中国初期三大改造?
点评:关于三大改造,还可以考查他的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意味着公有制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另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常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比较(三大改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他们就转而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利,而这一过程就是英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通过议会改革,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相应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马丁·路德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是在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的主张:因信称义: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 反对天主教的宗教特权,反对教会在人与上帝沟通中的中介作用,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突出了个人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B.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是在一五计划之时,时间不符合;? B.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发生于1962年,从时间上来说恰好吻合;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间为1956年,与材料当中的现象无必然的关系;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说法错误,因为建设总路线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之一。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八字方针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商朝的甲骨文资料不能反映当时的
A.信仰系统
B.礼乐文化
C.制度文化
D.经济生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骨文中较多的体现了祖先崇拜,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礼乐制度为西周时期的重要的制度,相传为周公所制,因此商代甲骨文不能反映。故选B。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除礼乐制度外,还有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