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为清朝官员服饰简表,不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品级
| 顶戴质
| 蟒袍图案
| 文官补服
| 武官补服
|
一?品
| 珊瑚
| 九蟒五爪
| 仙鹤
| 麒麟
|
二?品
| 起花珊瑚
| 九蟒五爪
| 锦鸡
| 雄狮
|
三?品
|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 九蟒五爪
| 孔雀
| 悍豹
|
四?品
|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 八蟒五爪
| 雪雁
| 猛虎
|
五?品
|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 八蟒五爪
| 白鹇
| 棕熊
|
六?品
|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 八蟒五爪
| 鸬鹚
| 彪
|
七?品
| 素金顶
| 五蟒四爪
| 紫鸳鸯
| 犀牛
|
八?品
| 起花金顶
| 五蟒四爪
| 鹌鹑
| 犀牛
|
九?品
| 镂花金顶
| 五蟒四爪
| 练雀
| 海马
|
未入流
| 镂花金
| 五蟒四爪
| 黄鹂
| 无
|
A.反映了清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B.说明了清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文武官员的服饰区别很大
D.服饰标志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有教化的功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把握。服饰的标志反映了官员之间的品级差别,与官员的品行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请回答:
(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作者认为的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分)
(2)第三阶段的全球化实际是指什么?(2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哪些?(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作者所谓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有何不同?(2分)你认为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1)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2分)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破产,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与此同时,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发起了一系列反封建专制,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之路。(3分)
(2)两极格局的形成。(2分) 原因:二战后期,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失去原有的世界主导地位;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经济和军事势力空前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国家;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双方由战时的合作走向分裂对峙从而使两极格局形成。(3分)
(3)实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壮大的过程。(2分) 不同:作者的全球化着眼于世界各地政治和经济联系加强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我们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以来出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原先的学堂,上课开始之前,学生有拜孔子、拜先生的礼节,后来代之以上课铃声响起,全班学生起立,并问候“老师好”,老师鞠躬还礼。这种变化最有可能开始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习俗的变迁。从材料可以看出,跪拜礼已经被取消,这是民国时期出现的新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3分)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 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并改正得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并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5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8分)
参考答案:
(1)“战国”改为“春秋” ;“调和”改为“对立” ;“休养生息”改为“强化中央集权”(或”大一统”)(3分)?(秦汉)儒家思想的演变(2分)
(2)不同:孔子主张“重义轻利”,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义利观念的进步(4分)
背景:宋朝时,秦汉前的儒学不能适应中国封建统治的需要,加之佛学和道教的发展,因而,理学在继承发展儒学的基础上,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形成中国儒学新思想。(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再结合史实,即可指出错误及其改正之处,结合历史阶段的儒学特征即可概括出主题。
(2) 根据材料二“南宋朱熹...“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可对比出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思想状况、政治需要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以来,轮船航运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成立
B.民生轮船公司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C.民国以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公司已经有实力与列强竞争
D.近代轮船航运公司诞生之后,火轮船深入到中国内陆河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近代的轮船航运业诞生以来,始终面临着列强的竞争与排挤,艰难求生;火轮船也只是在沿海沿江航行,内陆地区仍以传统的水上运输工具为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