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题干中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可知举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主要表现,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仁宇曾指出:“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这里的“‘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指(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斑马式’的省级组织”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西汉初年政治制度相关内容——郡国并行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不难直接判断出,这种“斑马式”的行政组织,即是西汉初年“汉承秦制”,而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其余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初“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也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夷”为“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渐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应该是中国人对西方人认识的改变。由天朝上国妄自尊大,到向西方学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2分)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言之有理、符合设问,答出两点即可得分)。(8分)
参考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6分)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分)
(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4分)
经验或教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回答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中国后,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国家统一和统治回答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信息“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材料三信息“制定峻法,惩治贪官”“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回答特点。材料一、二提供正面经验,根据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可知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材料二“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可知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材料三提供反面教训“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强化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依据:血缘(王族或贵族)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依据血缘门第,垄断性。
(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
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才学)
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的依据是血缘。第二问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制度。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可以分析出傅畅是上品的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第一问的回答可以看出两者选官的标准都看重门第,官场都被贵族垄断。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重血缘,材料二三实行九品中正制,也是重血缘门第,而材料四则是实行分科考试,依据科举制选官。综合上述材料对于选官制的变化可以从选官形式、选官标准、选官范围和选官特点几个角度组织概括。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九品中正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选官制演进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新航路的开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