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2019-12-14 04:41:2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之氏 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④大败被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综合题 (10分)清朝和“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都逐渐出现了体制完备的“内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继续设立内阁,设内阁大学士和学士多名,大学士称中堂。从制度上讲,清内阁与明朝相似,但清的内阁权力削弱,加之入关之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的设立等,均分割了内阁的权力。内阁名义是“赞理机务,表率百僚”的最高行政机关,但清朝皇帝极端专权,使“内外臣工纤悉不敢自专,必以上请也。”内阁与军机处分担政务,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日常庶务;皇帝则借助军机处重点专断国家机要。 —— 摘编自张妍《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内阁慢慢疏离国王,逐步依附于议会。后国王退出了内阁,首相产生。此后,内阁日益独立于国王控制之外。到18世纪末,随着两党政治结构的逐步形成,内阁制度的各种基本原则通过一个又一个先例的开创而确立起来,形成了一系列原则:内阁大臣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的领袖为首相,授权其组阁。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首相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创意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以议会为后盾的内阁成为国家权力的轴心,国王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臻于完善。 ——摘编自王玮《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内阁”进行比较。(10分)
3、选择题 元杂剧的奠基人,成就最高的戏曲家是 A.郑光祖 B.马致远 C.白朴 D.关汉卿
4、选择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浅议我国夏商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5、选择题 【原创】从《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到《秦朝郡县制示意图》可以得出一些历史性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感悟是下列的哪一个选项?

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②从世袭到任命
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④从分裂到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