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2019-12-14 04:45:2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军机处是清朝设立,是皇帝的专政工具,不能称其为宰辅制度,排除A 项;六部是三省中尚书省的下属机构,从属于三省制,排除 B、C 两项。秦汉的三公制、隋唐的三省制及明清的内阁制(阁臣是皇帝的顾问和辅政人员),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枢机构的演变历程,体现了宰辅制度的三个发展阶段。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秋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联家事,卿勿预知。”武则天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世袭制 B.宗法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家天下的制度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狄仁杰的话可看出世袭制和宗法制,武则天的话“此朕家事”,体现了把皇位继承看作是自己的家事,体现了家天下,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材料三: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同上 材料四: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材料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4 分)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2分)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不良后果。(6分) (4)就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1)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阻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 (2)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2分) (3)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集权过度,影响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美国建立初期,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6分) (4)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央权力(或国家权力)掌握于君主手中;而近代现代社会中央权力(国家权力)通过民主途径形成。(6分)
本题解析:(1)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中华文明能长期传承的原因,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正是历朝历代都沿用了中央集权制度,进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长期繁荣。 (2)依据材料“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可以得出马克思强调的两种不合理倾向为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 (3)材料三所述为联邦制,其所针对的是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体制,邦联体制下地方权力过大,邦联政府处于无权地位,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国内外危机,而材料五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强调必须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可见其针对建国初的集权而言的,建国初高度集权严重挫伤了地方的积极性。 (4)本题要求谈谈对中央集权的认识,即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央集权的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评价;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形成于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则于近百年中国与列强对抗中出现。”其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有 ①孝文帝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④孙中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和亲政策,促进唐朝正权与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的友好发展;康熙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三征葛尔丹,统一台湾等措施维护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提出要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孝文帝改革、唐太宗;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康熙帝;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主要是因为郡县制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减少决策失误
D.中央任命官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郡县制使地方之权集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C。ABD属于君主专制的范畴。
考点:郡县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点评:本题要区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