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面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学校名称的沿革,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和教育信息是(?)
1904—1943年
| 上海工部局华童中学
|
1943—1945年
| 上海市立模范中学
|
1945—1956年
| 上海市立晋元中学
|
1956—1984年
| 上海市陕北中学
|
1984—1999年
| 上海市晋元中学
|
1999—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
①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模范中学”,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②1945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
③1956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左”倾的思想影响,改为“陕北”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复“晋元”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
A.①②③④? B.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联系相关的实时分析可知,①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模范中学”,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②1945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③1956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左”倾的思想影响,改为“陕北”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复“晋元”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以上都是正确的,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D.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诗中反映的是诗人对别离的感慨,说到了近代多样的交通工具下,人们离别的次数逐渐增多,别离的情绪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广大人民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科技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下列各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抓住题干中“文革期间”这一时间范围。依据所学知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在“文化大革命”之前,运用排除法排除含④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的历程。第(1)问“现象”应据材料进行概括,可从地域、观念来进行分析,原因应从观念、思想上去分析;第(2)问原因应联系其存在的原因,再从政治、经济方面去阐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将无法完成的一个选题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创立者;B项西周时期,周武王大规模推行分封制;C项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为历朝基本沿袭,影响深远;A、B、C项均正确。明太祖时废除宰相制度,并诏令以后不得再设丞相。清朝设军机处,但不可能出现丞相一职。故选D。
点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终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