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解析:项“御史大夫”是秦朝时期三公之一,职掌监察百官。故选B项。A项“节度使”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长官。C项“提刑按察使司”为明朝时期设置地方长官。D项“刺史”为汉武帝时期设置,监察百官,与题目时间要求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大体含义是王后没有嫡子,就立庶出长子为王位继承人;如果王子年龄相同,就以德行好坏为依据选择继承人,若道德好坏没有大的差异以占卜结果为准,由此不难看出古代宗法制有一套比较完整周密的系统规则,所以答案选D,A 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汉与明清两幅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汉与明清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示例一:信息:汉朝主要的粮食产区集中在黄河流域;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3分)
说明: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3分)
示例二:信息:汉朝手工业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兴起众多的工商业市镇。(3分)
说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 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 既可以同意第一种观点,也可以同意第二种观点,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
考点:中国历史·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该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在军事方面,“左在阳陵”“ 右在中央”中央里面掌管军事的是太尉,最终大全在皇帝。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经过隋唐时期
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
B.科举制对士族没有产生影响
C.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D.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宗法制与门阀制度相联系,隋唐时期兴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沉重打击了门阀制度,故A项不正确;科举制的实施打击了士族势力,故B项不正确;隋唐时期实施科举,废除九品中正制,故D项不正确;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是一个由贵族政治向成熟官僚政治制度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结构缓慢变化的过程,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对门阀势力的打击,但从“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可知这一变化过程是十分缓慢的,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点评:本题的切入点是隋唐政府对门阀世族打出的历史现象反映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在能力上考查学生“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证据意识。关于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1)认识不同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特定含义、标准或对相关材料作出正确的解读;(2)准确再认再现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手工业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