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愤怒。他促使雅典社会日益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文中的“他”应当是( )
A.梭伦
B.普罗泰格拉
C.西塞罗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题干强调对人性的研究,以期通过提高人的道德来实现人心向善,这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一致,故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欧共体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B.清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 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晚清的新政改革在内外压力之下被迫采取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则积极主动的推行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所以A是二者的共同点,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
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钢铁时代到来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蒸汽时代到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电力工人人数的急剧增加,所以与电力有关,排除B、D两项,A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如图,读下图所示的经济结构图,指出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图三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答案为A,明显错误。本题考察经济部门的变化。根据图中传统农业所占比重日益减少,工业、知识产业不断增加,说明科学技术在生产部门中的作用越老越大。图一应是在工业革命前的结构图。图二中出现了工业,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变革。图三中出现了知识产业、服务业这些属于第三产业,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总之形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
点评:关于三次科技革命是考查的重点,尤其对于其影响考得最多,大多通过各种材料创设情境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